移至主要內容區

臺東管理處

臺東管理處

:::
:::

長濱工作站

基本資訊

  • 地址:
    台東縣長濱鄉長濱村12-12號
  • 電話:
    (089)831-083
  • 傳真:
    (089)832-885

灌溉區域概況 

  • 灌溉區域平面圖
    長濱工作站轄區平面圖
  • 工作站沿革

本區約於民前45年(1868)首先由阿美族祖先開闢長濱圳,引用石坑溪之溪流灌溉農田,繼之於民前34年(1878)寧埔、中濱、三間、樟原等圳,陸續開鑿完成,皆引用各溪之溪流灌溉農田。

日本佔領台灣後,民前4年(1908)將私設埤圳改為公共埤圳,開始統制本區域水利事業,以開拓東台灣海岸地帶。民國28年(1939)9月,改公共埤圳為水利組合。民國29年(1940)3月將長濱庄下之各圳路編入新港水利組合。民國34年(1945)台灣光復後,奉行政長官公署令於民國35年(1946)11月改稱為新港農田水利協進會,旋因名稱與法令未儘相符,而於民國37年(1948)2月又改為新港水利委員會。至民國45年(1956)8月,政府鑑於本省水利事業辦理之良窳,攸關國計民生至大,為統一水利事權,加強各水利組織管理,以切實配合政府推行水利事業,遂通令全省各水利委員會改組為「農田水利會」。

新港水利委員會於同年11月2日正式改組為新港農田水利會,並同時成立成功、東河、寧埔、長濱等四個工作站,民國59年(1970)5月18日奉令併入台東農田水利會,同時也將寧埔及長濱兩站合併為長濱工作站。

  • 轄管事業區域簡介

本站位於台東縣最北的一個鄉鎮,轄區南自寧埔村界橋,北至樟原村大峰峰止,與花蓮縣相交界,灌溉水源均引自海岸山脈的峽谷小溪, 山陡坡急,集水面積小,以致於雨水無法儲存,水量極不穩定,遇旱季則嚴重缺水,遇雨季颱風時則大水如洪,災害遍傳,因此灌區圳路有百條之多,管理維護實為不易。較大的圳路有47條, 灌溉面積有1,294公頃,長濱大圳補助水源之灌溉面積有514公頃。 長濱大圳自 水母丁溪支流南溪進水口取水後,出樟原導水隧道,南向經大俱來、三間、真柄、城仔埔、長光、長濱,沿途灌溉海岸山脈東側狹長海階台地農田,全長15公 里。

灌溉水源特性

本站所轄山圳逾一百多條,在工作站人力有限情形下,根本疲於應付,因此零星圳路進水口,係由農民自行於河道上築堤引水,但易遭雨水冲失,現已陸續改善為簡易 半永久性攔水埧,以提高引水效率與功能。另山間圳路,大都為土渠或導水管,易漏水或堵塞,不易管理,因此農民常自動義務勞動,清除淤泥雜草及修補漏水,或設立埤長(由受益農民共同負擔費用)來巡視維護圳路通水順暢。尤其颱風過後,在工作站提供材料下,各圳農民自發義務勞動,以最快速度及最省費用,修復受損渠道,恢復通水功能,這種自利利人的制度,全省僅剩台東海線東河、成功、長濱三鄉鎮有此優良傳統。

 

義務勞動01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04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05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06
義務勞動

轄區內景點

 

八仙洞
八仙洞
玉長公路隧道口
玉長公路隧道口
長光部落後石棺遺址
長光部落後石棺遺址
長光部落後新希望廣場
長光部落後新希望廣場
最後更新日期:2023-11-07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