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臺東管理處

臺東管理處

:::
:::

灌溉區域

灌溉面積
  • 灌區水源皆屬河川取水型態
  • 事業區域面積達14,318公頃
水系 灌溉面積(公頃)
秀姑巒溪水系 143
卑南溪水系 9,619
知本、利嘉、太麻里、朝庸溪等水系 1,409
成功地區山坑水源 3,147
合計 14,318
站別 區域面積 實際灌溉面積 暫停灌溉面積 餘水灌溉面積
雙作期 單作期 旱作
池上工作站 1,223 1,110 50 0 10 1
關山工作站 2,966 2,146 713 0 107 253
鹿野工作站 995 251 130 607 7 0
知本工作站 1,409 1,125 0 0 284 0
台東工作站 2,757 2,665 0 0 74 0
東河工作站 753 721 0 0 29 0
成功工作站 1,094 1,092 0 0 0 0
長濱工作站 1,300 1,291 0 0 3 0
卑南工作站 1,821 0 0 1,5517 283 0

合計

14,318 10,401 893 2,124 797 236

餘水灌溉面積不計入事業區域面積

灌溉水源
  • 以卑南溪、利家溪、知本溪、太麻里溪、鹿寮溪、馬武溪、水母溪等之河川為主要水源,其餘即利用山谷小溪及泉水為補給 水源。
  • 卑南上圳灌區引用卑南溪支流鹿野溪之水源開發灌溉。
臺東河川及圳路對照表
河川類別 河川名稱 圳別或地區別 區域面積(公頃)
主 要 秀姑巒溪 萬 朝 圳 88
主 要 秀姑巒溪水系大坡溪 大 坡 圳 25
主 要 秀姑巒溪水系大坡溪 大 坡 山 圳 29
主 要 卑南溪 池 上 圳 1015
主 要 卑南溪山棕寮溪 山 棕 寮 圳 7
主 要 卑南溪萬安溪谷 萬 安 圳 89
主 要 卑南溪 關 山 圳 2,037
主 要 卑南溪 電 光 圳 156
主 要 卑南溪水系湧水 里 水 圳 65
主 要 卑南溪水系無名溪谷 電 光 山 圳 20
主 要 卑南溪 月 美 圳 42
主 要 卑南溪 豐 源 圳 658
主 要 卑南溪水系鹿寮溪 鹿 寮 圳 176
主 要 卑南溪水系鹿寮溪 鹿 野 圳 748
主 要 卑南溪水系鹿寮溪 和 平 圳 74
主 要 卑南溪水系鹿寮溪 卑 南 上圳 1,799
主 要 卑南溪 卑 南 圳 2,501
灌區特性

本處事業區,位於台灣東部,南起大武鄉,北至長濱、池上鄉,東臨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脈,中有海岸山脈及卑南溪谷縱貫其間,行政區域有池上、海端、關山、鹿野、延平、卑南、太麻里、大武、台東、東河、成功、長濱等十二鄉鎮市,本會事業區域面積為14,318公頃。

本處灌溉水 源發源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最長者為卑南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卑南主峰,沿中央山脈東流匯合 鹿寮、鹿野溪至台東,流入太平洋,全長84.35公里,灌區面積達9,619公頃。屬於秀姑巒溪水系者包含萬朝及大坡溪等,灌區面積為143公頃。發源於中央山脈水源者有太平、利嘉、知本、太麻里、朝庸等溪,灌區面積1,409公頃,面積較集中。發源於海岸山脈者有水母、馬海、竹湖、宜灣 、都威 、富家、 成功、 跋便、 馬武 、都蘭等溪,灌區面積有3,147公頃,面積分散,多屬梯田。

本處各圳均屬河川取水型態。發源海岸山脈之山坑水源因地勢坡陡流急,水源不易積蓄,加上近年旱象較往年嚴重,故休耕情形較位於花東縱谷之卑南溪水系灌區嚴重。

土質
地區 土質
台東地區(台東、知本、卑南) 砂土與砂質壤土(灌溉率288-360C.M.S.)
關山地區(鹿野、關山、池上) 砂土與砂質壤土(灌溉率288-323C.M.S.)
成功地區(東河、成功、長濱) 砂質壤土與壤土(灌溉率480-576C.M.S.)
水文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枯水期,夏季有梅雨及颱風雨為豐水期。年降雨量2000-2400毫米,大多集中七、八、九三個月間,分布不均。每年第一期作均為枯水期,除成功地區缺乏地面水源,無法實施輪灌外,其他圳系均採行輪灌方式。

水源

主、次要與普通河川計181條,均取自河川地面水。救旱用地下水抽水站8口,抽水量0.395C.M.S.

水源 引灌面積
秀姑巒溪水系 引灌面積143公頃。
卑南溪水系 引灌面積9,619公頃。(為主要灌溉水源。)
利嘉、知本、太麻里溪水系 引灌面積1,409公頃。
成功地區山坑水源 引灌面積3,147公頃。(河川坡陡短急,直瀉入海。)
灌溉水質
業務簡介
  1. 現有灌溉水質監視點125點,排泄戶22戶(含搭排戶8戶) 。
  2. 處轄除畜牧業外,並無工業工廠,故水質情況良好,檢驗結果絕大部分均合格。
  3. 定期每二個月執行初複驗一次。
  4. 複驗水樣送彰化水利會水質檢驗室檢驗。
  5. 相關檢驗資料由專人建檔上傳資料。
監視點概況

轄區主要作物以水稻為最大宗。本處於各主要灌排進水口、支分線、水路末端,依水質影響重要性設灌溉水質監視點,共計12點。

排泄戶概況
  1. 本處排泄戶現有22戶,日廢水量1,598.95頓 ,排洩戶8戶,日水量516.95噸。
  2. 因轄區地廣人稀,畜牧業排泄戶均設有污水處理設備及大型水(魚)池稀釋污水,水質尚不致產生重大污染現象。
EC(電導度)

「電導度」( Electrical Conductivity,簡稱 EC )直接表示可溶性鹽類存在於水體中的濃度。水體 EC 值的測定原理是基於水中可溶性鹽類的濃度越高者,其導電性也越好。水體的導電能力與其電阻成反比,即水的電阻越大相對導電能力越小,其「電導度」也越小。在測定灌溉水時,如果電導度是超過七五○m mhos/cm表示已達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限值,若是超過一、二五○m mhos/cm時,即表示已達水稻栽培能容忍的最大限度。再超過時能明顯減產(尤其是土質粘性重,低窪排水不良的農田)。

ph值

水中氫離子濃度的值常以pH值來表示,簡單的說,pH值即酸鹼度,pH值 高於7.00者即屬鹼性,低於7.00者屬酸性,灌溉水質標準之pH值的容許範圍 是6 - 9。

輪灌與救旱

在人工灌溉工作上,為建立灌溉制度,維持「適時」、「適量」、「有法」、「有序」的灌溉方法。按照不同土壤及作物生理的需水時期與程度供水,促進農業增產,有規律的按輪區內各單區及單區內各地號的順序 有條不紊,如水輪迴轉依序公平合理之灌溉制度,稱為「輪流灌溉」,簡稱「輪灌」。

救旱措施

本處事業區域位於台灣東南部,在冬季吹東北季風,氣候乾燥,夏季吹東南風,為海洋熱帶性多兩高溫之氣候,故在冬季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為枯水期,需實施救旱,在夏季為梅雨及颱風頻仍之豐水期,所以本處灌區每年第一期作為枯水期,轄內各河川水量枯少,需實施輪灌或救旱,因此本處訂有「台東農田水利會各灌溉系統不同乾旱程度灌溉營運因應措施」。另本處有救旱小組組織(缺水率在40%以上時成立)及台東縣救旱聯繫小組(缺水率在50%以上時成立)。

本處抗旱因應措施
  1. 依據本處各灌溉系統不同乾旱程度灌溉營運因應措施辦理各圳乾旱因應對策。
  2. 開放會有地下水抽水機抽取地下水補給灌溉。
  3. 勸導農民缺水地區休耕轉作或公告暫停灌溉。
  4. 鞏固各引水河川在河床上之檔水設施,或敷設塑膠布防止漏水。
  5. 救旱時期員工停止休假,動員全體員工及水利小組長或班長執行救旱工作。
什麼叫做輪流灌溉?

在人工灌溉工作上,為建立灌溉制度,維持「適時」、「適量」、「有法」、「有序」的灌溉方法,達到灌溉管理科學化,按照不同土壤及作物生理的需水時期與程度供水,促進農業增產,有規律的按輪區內各單區及單區內各地號的順序,有條不紊,如水輪迴轉依序公平合理之灌溉制度,稱為「輪流灌溉」,簡稱「輪灌」。

  • 適時
    於作物需水時期供水灌溉,促進增產。
  • 適量
    依照作物生育時期給它最需要的水量,促進發育健全,防止浪費水量,增加灌溉面積及單位產量。
  • 有法
    無論何種作物必須深切研究其需水程度、需水時期、農耕季節、水源水量、及氣侯等,於灌溉前樹立灌溉計畫,依照私田公權方法實行灌溉達到增加生產,經濟有效的目的。
  • 有序
    制定灌溉時間、灌溉秩序,使執行灌溉時,上游不擅取,下游不爭水,地方人和,鄉黨團結,大家努力生產報效國家。
灌溉計畫與執行

本處灌溉水源均取自河川地面水,因無水庫或池塘可調蓄水量,因此水源甚為不穩定。每年第一期作為降雨量稀少之枯水期,各圳需實施輪灌才能完成第一期作灌溉服務,第二期作為颱風頻仍之豐水期,必需注重防颱及各圳臨時擋水埧及導水路之搶修,取足灌溉用水量,以維持農田之灌溉用水始能完成二期作灌溉服務。

本處轄區均為河川型水源,取水不易且不穩定,築造臨時檔水堤取水工程時需一次檔水取足所需水量,再由排水溝排除多取入之水量。

計劃與執行

本處灌溉計畫係以秧田、整田、本田用水等各階段不同時期之用水量為依據,同時參酌水源水量情況而釐定。於每期作灌溉用水開始前一個月,將該期作計畫灌溉面積分別稻作及旱作,輸入電腦列印各埤圳別之灌溉計畫表。

本處各圳因灌溉水源與地區之不同,在灌溉執行上分為海岸山脈水源之成功地區(包括東河、成功、長濱三站轄區)及卑南溪水系與利嘉、知本、太麻里溪等水源之台東地區〈包括台東、卑南、知本、鹿野、關山、池上等六站轄區〉。

  • 成功地區
    因農田分布零散,灌溉圳路設施簡陋,系統複雜無法執行輪灌,灌溉用水的執行均由埤長辦理。
  • 台東地區
    灌溉執行係各工作站分區段管理,由各區段管理員負責調節幹、支、分線的用水,如遇用水量充足,則執行續灌,缺水時以支線別或支分線實施大區輪流灌溉,缺水嚴重時,除管理人員停止休假實施非常灌溉外,並僱用掌水工協助執行非常灌溉。
耕作方式與灌溉制度

本處轄區內除關山大圳第七支線至十七支線為後單期田,桃源圳、鹿野大圳及卑南上圳為旱作灌溉外,其餘圳別均為雙期作田等三種耕作方式。

制度別 面積(公頃) 作物別 站別
雙期作 10,401 水稻、雜作、綠肥 除卑南站外
單期作 893 水稻、食用甘蔗、落花生等雜作 池上、關山、鹿野、知本站
旱作田 2,124 釋迦、茶樹、雜作 卑南、鹿野站
合計 13,418   註:餘水使用面積236公頃未計入轄區面積
最後更新日期:2024/02/15
回頂部